参观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并非初衷。国庆长假,听说印台区红土镇的孔雀谷开园了,我与老公从305线驱车前往,不料,从春蕾养鸡场到孔雀谷,短短的路程行了将近一个小时,交警在路上穿梭着指挥交通。孔雀谷入口处更是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我们看了看阵势,外地的车辆还真不少,老公说:“算了,咱们离得近,还是让远道而来的朋友去看吧!我们去参观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
于是,原路返回,我们看到在省道305线的旁边,醒目地竖着一个标志——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
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的大门口立有“王石凹煤矿”的标志和大型掘煤机器,有对“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项目的简介。
相对于热闹非凡的孔雀谷,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显得更加得落寞。
落寞的今生
沿坡而下,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改建着,园区内稀稀落落地有十几个游人在拍照留影,有凄凄冷冷的矿区和偶尔经过的居民,没有轰鸣的机器声音,也没有随处可见的拉煤车。往日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一去不返,曾经挥洒青春与汗水的矿工们,已经分流或被动“失业”。看着园内落寞的景象,我的内心滋生出无限的悲凉。
压风机房和机电区的大门紧锁着。
办公室和宿舍已经是人去房空,破破落落的,显得很荒凉。
没有了机器的轰鸣,失去的往日的生机,看到的只是破破烂烂的厂房,堆放在一起的破败生锈的机器设备,矿区内一片沉寂。宣传栏后面的铁架子已经锈迹斑斑,转型之前的安排还依稀可见。
此情此景,与鲁迅的《故乡》中“我”的心情何其相似,“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我想,这可能就是正在痛苦转型中的落寞的王石凹吧!
辉煌的前世
看到我情绪低落,老公给我讲起了王石凹辉煌的历史。
他说,王石凹矿处于在铜川市东郊的鳌背山下,属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铜川矿业公司。咱们去年专门去了鸭口矿,参观了著名作家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地方。听说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之前,曾在王石凹体验生活达三个月之久。所以,咱们看电视剧时,也能看到王石凹矿的影子。
老公正讲得起劲时,对面走来了他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曾经在此工作过,对王石凹煤矿非常熟悉,我算是遇到了一位免费导游。于是他和我老公俩回忆着、补充着,津津有味地介绍王石凹煤矿的辉煌历史。不过对于一些精确的数据,他们建议我用手机百度一下,与他们的讲述形成互补。
坐在职工公寓楼前的凉亭里,听着他们的讲述,一边用手机查阅资料,刚才落寞悲凉的心情一扫而光,我重新认识了王石凹矿,它的高大上的形象也骤然树起。
王石凹煤矿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由前苏联列宁格勒设计院和西安煤矿设计院共同设计,1957年开工建设,1961年建成投产,年设计能力120万吨,是铜川矿区煤炭生产的大型骨干矿井之一,也是当时西北地区的第一座最大的机械化竖井,有“共和国长子”的美誉。
1973年王石凹矿年产煤首次突破120万吨设计大关。1979年达到133.3万吨,2004年产量达到166.82万吨,为历史最好水平,先后有6年达到和超过矿井设计能力,有13年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
1981年,矿井率先在原采煤五区使用高档普采设备,1982年首创全国高档普采工作面最高纪录,1983年再次蝉联全国高档普采冠军,1984年名列全国第三,1985年第三次夺得全国高档普采冠军。
1983年,经省煤炭工业厅批准,矿井实施深部开发战略,于1996年顺利实现由+735水平向+650水平的战场转移。从1998年开始,一举甩掉了亏损帽子,生产经营七年迈出七大步,到2004年累计生产原煤878.32万吨,实现盈利1.37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是铜川矿务局第一利润大户和骨干矿井。投产五十四年以来王石凹矿共为国家生产原煤4930万吨。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辉煌时期,这里的生产热火朝天,生活热闹非凡。鼎盛时期的王石凹矿有职工7000多人,职工和家属共约3万人,王石凹街道区域也因矿而兴,学校、医院、食堂、商店一应俱全,其繁盛程度被誉为“小香港”。矿工和家属们用辛勤的劳动和对生活的热情,共同维系着矿区的正常运转。
听着他们的讲解,我仿佛置身于热闹的街区,感受到人声鼎沸中与矿工们擦肩而过、并排而坐,似乎看到矿工们脸上的自信与希望,看到孩童游戏时的纯真与憧憬的眼神,还有老人娱乐时的幸福满足的笑容……
希望的未来
我的心情随着他们激动地介绍而激动不已,从查阅的资料中看到了王石凹的辉煌,对在这里辛勤耕耘、为共和国煤炭工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矿工们肃然起敬。
“效益这么好,王石凹煤矿为什么在2015年正式关停?”带着痛惜和疑惑,我问道。
朋友也悲伤感慨地说:“辉煌过后,没落悄然而至。煤炭市场的低迷、资源枯竭、成本与价格倒挂,使王石凹矿无法继续开采,产业转型成为王石凹矿的紧迫问题。”
他们聊的时候,我再次仔细的看了看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的简介,从中了解到它的发展规划。
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项目以煤炭工业为特色,以煤矿探秘娱乐、怀旧教育体验为主,分为地面和井下两大空间、四大板块、十二大分区,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32.1万平方米,一期预投资3.4亿元,初步计划建设期限为2年。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接待游客153.3万人次,实现年收入8855.95万元。不仅能够解决富余人员安置压力,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有效盘活固定资产,最大化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协调带动区域内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多产业的复合发展。该项目将成为铜川市旅游环线上的新亮点、探索资源枯竭型矿区产业转型的典型实例。
我说:“简介上的计划不错,它真的有实现的优势吗?”朋友指着宣传标语回答道:“转型时期的王石凹人牢固树立‘组织不散,队伍不乱,精神不倒’的宗旨,发扬‘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干部一盏灯;一个骨干一颗星,一个员工一颗钉’的精神,为转型中的煤矿遗址公园献计献策,出力流汗。”他停了一会,望着远方说:“铜川是一座依煤而立、因煤而新的典型资源型城市,这些年来,铜川正在向旅游养生休闲城市转型,药王山、陈炉古镇、玉华宫、照金香山风景名胜区的名气越来越大,又推出了金锁关石林、孔雀谷、申河湿地、花溪谷等新景点,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会成为铜川旅游产业链中的一个新亮点。”
老公让我想想周围的景点。我算了算,铜川的景点还真不少,有耀州窑、药王山、照金、薛家寨、香山寺、申河湿地,有玉华宫、姜女祠、陈炉古镇、金锁关石林、鬼谷子庙、花溪谷、蜗牛谷,还有紧挨着的霸王窑遗址。王石凹临近210国道、305省道,加上矿区内风景秀丽,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夏季避暑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
朋友说:“不必想象将来在生活区打造一个俄罗斯风情小镇,也不必想象将来周边打造万亩牡丹园和樱花园,沿途的薰衣草、格桑花、野菊花美不胜收,既安全可靠又生态环保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
今天我们只说说把王石凹矿区打造成煤炭工业遗址公园的优势。”
“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内可供参观的有‘十大’‘八街’和‘八景’。这‘十大’是:矿井规模大、生产能力大、井筒直径大、矿车容量大、主副井提升绞车大、选煤楼选运能力大、风井扇风机大、井下主排水泵大、风机能力大、办公楼面积大。‘八街’是爱岗路、福乐路、工业路、公寓路、敬业路、文苑路、迎宾路、正阳路……
是啊!单是矿区值得开发的地方就不少。
矿井现存的炮采、高档普采、综采设备、主副井提升设备等一系列工业遗产,具有煤炭行业的典型性和稀有性,不仅能够再现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煤炭开采的顶级水平,更可为了解陕西省乃至国内煤炭工业的开采史提供弥足珍贵的历史证据。
矿区保存完好的办公大楼、选煤楼和千米单身宿舍楼等苏式建筑,既是中苏两国友好互助友谊的最好见证,又填补陕西区域工业旅游产品的空白,成为铜川全域旅游环线上的新亮点。
选煤楼是最具有代表性、最科学的苏式建筑,高达30米。煤炭又被称为“乌金”,选好的煤炭从选煤楼顶部倾泻而下,宛如瀑布,气势恢宏,故得“乌金飞瀑”美称。 矿区的铁路专用线是陇海线的一部分,它承载了矿工们浓浓的情怀和王石凹的希望奔向祖国各地。退役近20年的蒸汽机车重现在王石凹矿区,给正在建设中的王石凹矿工业遗址公园,增添一件“重量级”的元素。
王石凹矿工俱乐部建于六十年代初,是工人们用料石和水泥自行建设的,是七八十年代铜川乃至陕西最大的剧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王石凹矿的辉煌,矿工文化生活的丰富。 矿工俱乐部广场前有高达220cm的青铜雕塑,是由任军、于忠清创作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该雕塑再现了铜川矿务局矿工姚晓舟谱写的歌词并在工作小憩时激情演唱给工友们的场景。现在已成了人们认识矿工、了解矿工的一个景点。
1963年,全国掀起了向雷锋学习的高潮。《唱支山歌给党听》,由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的职工姚晓舟(笔名蕉萍)作词、作曲家朱践耳谱曲、胡松华首唱的故事片《雷锋》的插曲,产生了强烈反响。再经农奴出身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绎后,很快流传全国,久唱不衰。我不禁赞叹,铜川有这么著名的词作家,姚晓舟真是铜川矿工的骄傲,是铜川人的骄傲!
设计者将这“八景”做成图文并茂的石刻供游人参观了解。“八景”是巨鳌探海、钢缆钓日、乌金飞瀑、蛟龙潜洞、亭阁挂月、古槐迎客、缆车如梭、银河坠地。
我们参观着、交流着,也憧憬着、祝愿着,愿王石凹的未来能像这园里的造型一样龙腾虎跃、蒸蒸日上!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