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陈莅文:赓续奋斗精神 铸就地质荣光

2025/7/15 22:20:13 人评论 分类:行业先锋

   在陕煤地质集团这片奋进的热土上,涌现出一批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奋斗者。他们以脚踏实地的坚韧和攻坚克难的勇气,诠释着地质人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职工陈莅文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青春热血书写地质事业的恢弘篇章,多次荣获公司“优秀团员”“青年岗位能手”“安全生产先进生产者”“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热土为怀 勘深探远铸忠诚

   2017年,陈莅文自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毅然扎根陕西,投身于水工环地质、地热地质及地质灾害等地质勘查事业。他深知,地质工作不仅需要严谨细致的学术功底,更需忍受风吹日晒、孤寂艰险的磨砺。正因如此,他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状态,甘于清苦、勇于担当。2023年,国家新一轮战略找矿突破行动全面铺开。陈莅文作为陕西省富平县东部岩溶地热资源勘查基金项目的负责人,第一时间带领项目组进驻工区,开启地热资源“探宝”之旅。盛夏时节,他们钻进玉米地作业,40℃高温加上湿热蒸腾,使得田间仿佛“绿色蒸笼”;玉米叶边缘如刀,汗水与血水交织,蚊虫如云而至。他却毫无怨言,用最坚定的意志坚守岗位,用双脚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希望。


   正值项目推进关键期,西藏仲巴县与林周县两个高原项目急需开展水工环地质调查。面对高海拔缺氧、交通闭塞、气候恶劣的种种挑战,他临危受命,带队进藏。初上高原,剧烈的高原反应让他几乎站立不稳,但他硬是忍住不适,坚持每日奔波在崎岖山道上,肩扛设备、手拎氧气瓶,徒步穿越雪山峡谷。夜宿帐篷,条件艰苦,他却始终笑对困难,带领团队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地质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婚后未及休整,他便主动放弃婚假,赶赴工作一线。妻子的泪水诉说着理解与不舍,而他却只有一句“地质工作刻不容缓”作为回应。凭借团队的不懈努力,项目组圆满完成了全部野外工作,并成功申请到600万元续作经费。2024年,他继续牵头推进富平地热勘查项目,钻探深达1812.55米,为当地地热资源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项目成果更是获得陕西省自然资源厅通报表扬。


   履责为民 防灾减患护安宁

   地质工作不仅是“找矿”,更是“护人”。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陈莅文同样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守土者”。他常年奋战在渭南市临渭区、高新区及华阴市等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面对“点多面广”的实际困难,他毫无怨言,深入一线,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始终坚持“发现一处、排查一处、治理一处”,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每逢雨季汛期,他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灾害现场,开展应急调查、研判灾情、提出防范措施。他常说:“群众的安危就是命令,地质人必须冲锋在前。”近年来,他先后完成地质灾害应急调查30余次,提交各类应急排查报告50余份,开展宣传培训100余场,帮助地方筑牢防灾减灾安全屏障,实现了所负责区域地质灾害“零伤亡”的目标,受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高度认可。


   笃行致远 精雕细琢筑精品

   在陈莅文看来,地质工作不能仅凭激情,更要靠科学与实干。他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准则,严谨治学、脚踏实地,主持或参与完成审查通过的成果报告50余份。每一份报告、每一组数据,他都亲力亲为,反复校核、力求精准。即使是最基础的图纸绘制和资料编排,他也毫不懈怠,坚信“细节决定成败”。在公司首次承担的富平县地下水超载治理方案编制中,面对无经验可循、技术要求高的难题,他主动请缨,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区域水文地质特征,攻坚克难,最终编制出高质量方案。该方案不仅顺利通过省市县三级审查,还作为陕西省首个通过审查的超载治理方案向水利部报备,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为省内同类项目提供了范例与依据。


   多年来,陈莅文始终扎根地质一线,把责任扛在肩上、把青春洒在大地。他用行动诠释了对地质事业的热爱,以执着和坚守谱写了一名地质工作者的忠诚与荣光。他不善言辞,却用坚定的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他不事张扬,却在默默奉献中擦亮地质工作者的名字;他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奉献的生命最崇高。


   未来的征途上,陈莅文将继续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为建设绿色陕西、资源强省,为实现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贡献更多“地质力量”,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王瑶)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