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语言”一向以委婉、曲折、模糊而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尽展外交之魅力。但现实中,很多干部在与群众对话时也打起了“太极”,玩起了“外交语言”,极不受群众欢迎,这种做法也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作风建设要求格格不入。
有的领导干部讲话动辄上万言,目标定得“高大上”,口号喊得震天响,而措施和办法却了了数语,粗枝大叶,毫无新意;有的讲话直接引用中央和上级的原话,被群众嘲笑是在听“留声机”,只会以文件领会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不能把上级精神有机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有的讲话玩文字游戏,避实就虚,成绩用放大镜,失误用缩小镜,责任用偏振镜,乍一看花团锦簇,细察则一地糟糠;有的讲话不直面问题和矛盾,积极为解决困难出主意、想办法,而是顾左右而言它,把责任和担当当作皮球踢来踢去;有的讲话只挑别人的毛病,掩盖和回避自己的问题,置自己于“台上他讲人,台下人讲他”的尴尬境地……
凡此类似“外交语言”的讲话,职工群众不买账,甚至深恶痛绝,而这些干部更是没有一点党的优良作风,不敢担当,投机耍滑,无所作为,长此以往,迟早会成为改革潮流的落伍者、全面从严治党的“淘汰品”。
作者: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三队 沙国顺 本站编辑:水做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