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需求低迷是常态
2016年,从具体的去产能数量、方向、年度煤矿生产276个工作日的安排、督查工作等各方面,国家对煤炭产能进行了全面调控。随着去产能实效的显现,各煤种主要产品的价格均呈现强烈的回暖势头。其中,全国肥煤含税平均价由2016年3月的570元/吨上涨至8月末的684元/吨;全国主要地区动力煤均价由2016年初的约362元/吨回升至9月26日的463元/吨。“长期来看,煤炭增量消费将主要来自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大公国际认为,受经济增速换挡、节能环保政策、GDP能耗下降以及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国煤炭需求增速将有所下移。
2016年,虽然受房地产投资回升及火电、水泥和粗钢等下游需求端的支撑煤炭价格得以回升,但后期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制约,且工业、发电等下游主要行业的整体需求并无显著改善,煤炭行业低迷的下游需求仍将是常态。
盈利状况改观但仍有限
2016年以来,在煤炭供给侧改革以及下游市场需求改善的背景下,煤炭行业利润下降速度放缓并于8月份出现回升。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末,行业亏损企业1847家,比2015年末减少180家;亏损总额539亿元,同比下降16.69%,煤炭行业长期以来的亏损状况得以改善。但大公国际提醒,由于去产能政策致产量大幅下降,煤炭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仍继续下降,只是降幅持续减小,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由2016年2月的-17.09%减少到2016年8月的-10.07%,利润总额累计同比由2016年2月的-111.25%减少到2016年8月的-12.30%。此外,虽然行业销售利润率持续回升,并在2016年3月由负转正,但是资产负债率仍维持高位,财务杠杆下降较为困难。
从长期来看,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将长期保持基础性地位,而行业集中度提升、煤炭清费立税、煤炭质量管理等相关产业政策法规有利于提升产业集中度、调整煤炭结构、规范产业发展,为大型煤炭企业奠定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但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第三产业转变的调整,将使未来经济的新增量主要集中在能耗较低的产业板块,导致能源消费强度降低。风、水、核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将保持较快增长,并对煤炭消费进行一定程度的替代,煤炭消费将长期处于低增长状态。“与煤炭消费需求相比,煤炭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矿井、赋存条件、成本控制能力、人员负担、财务政策等基本条件及前期经营决策差异带来的盈利能力分化仍将持续,短期内盈利的改善不会从本质上提升煤企信用水平。”大公国际认为,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将受到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持续下行压力影响。经济增长放缓,钢铁、水泥、化工、电力等下游产业难有显著改善,需求低迷仍是常态化。受能源结构变化、去产能政策等因素影响,煤炭行业将步入理性发展期,行业利润水平在去产能逐步调整下将逐步回归“理性”,利润空间相较于黄金十年将显著降低,煤炭增量消费将主要来自下游产业链的延伸,行业转型势在必行。
来源:国际商报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