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陶潜归去来兮,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其乐也融融。彼非不知仕途之显达,然性本爱丘山,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故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真乃悟道之言也。夫自然者,天地之大美也,无雕琢之痕,无矫饰之态,浑然天成,至善至美。人处其间,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何其乐哉!
余尝游于乡野,见绿野平畴,稻香四溢;听溪水潺潺,鸟语嘤嘤。农夫荷锄而归,童子放牛于野,一派和谐景象。余心甚悦,乃知田园之乐,非独目之所及,亦心之所感也。夫田园者,非仅土地之谓,乃人心之归宿也。在斯地也,无纷争之扰,无利禄之诱,唯见淳朴之风,善良之俗。此乃人间之净土,心灵之家园也。
且夫自然之和谐,非独田园之景也,亦在于人与自然之相融。昔者庄子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此乃物我合一之境也。人当效法自然,与万物为一,无分彼此,无辨内外。如此,则心无挂碍,意无纷扰,得大自在矣。
余观今之世,人心不古,物欲横流。人皆汲汲于名利,戚戚于贫贱,忘却本真,迷失自我。余甚悯之,乃作此赋,以唤人心之觉醒,倡归真之风尚。愿诸君能抛却尘世之累,踏风而行,归自然之怀抱,享田园之乐趣。
夫踏风而行者,非独足之行也,乃心之行也。心若自由,则身亦自由;心若和谐,则世亦和谐。余愿与诸君共勉之,以热爱生活之心,追求和谐自然之社会理想。使田园之乐,不仅存于诗画之中,亦现于现实之间;使归真之趣,不仅为文人墨客之雅谈,亦成普通百姓之常行。
且夫自然之教,深远而微妙。它教我们以谦卑之心,敬畏万物;以宽容之怀,包容异己;以和谐之志,共处世间。人当以自然为师,学其无私,效其无争,行其无为。如此,则人心向善,世风日上,和谐之花,遍开寰宇。
余又思之,田园之乐,非独个人之享也,乃社会之福也。当人人皆能归真返璞,与自然和谐相处,则社会必安定繁荣,国家必强盛不衰。此乃千秋万代之大利也,岂可轻视之乎?
故余作此赋,以歌颂热爱生活、追求和谐自然之社会理想。愿诸君能深悟其意,身体力行,使田园之怀,归真之趣,成为时代之风尚,人类之共求。如此,则踏风而行者,非独余一人也,乃天下之人皆可为之也。
天地之大美,在于自然;人生之大乐,在于归真。(郑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