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爱琢磨
“技术攻关没有捷径,只有把身子沉下去,答案才会浮上来。”这是王杨喜写在笔记本扉页的座右铭。在他眼中,技术创新从无小事。变电所高压柜显示屏过小导致机器人巡检识别困难,他巧妙引入三棱镜折射方案,让数据清晰“跃入”机器之眼。面对传统网络互联网映射易导致数据暴露风险,他创新构建“零信任”安全堡垒,将重要核心系统迁移至授权访问平台,为数字化成果筑牢“金钟罩”。为高效推进综采工作面安装回撤工作,提出了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安装、回撤“22334工作法”,为工作面安装、回撤疏通了“脉搏”……这些看似微小的“手术刀式”改进和创新,织就了智能化系统运行的神经网络。
技术有一套
积极推进井下“千眼”视频监控系统,王杨喜跑遍了井下采掘工作面、变电所、运煤皮带,为每个摄像头找到最佳“哨位”。系统运行后,可识别井下840个场景,人员违章、设备异常识别率达到90%以上。完成“智能化煤矿综合管控与机器人集群协同调度平台”的功能优化与系统升级,完善“一个平台+多种机器人(1+N)”模式的运作体系。熟练掌握并应用平台的实时控制系统和“小柠”智能语音系统,确保智能化系统的集中控制调阅顺畅无阻,机器人巡检指令精准下达。参与综采工作面智能化设备自主安装和调试任务,从布线、安装一步步做起,不断磨炼自己的技术水平,先后完成S1216、N1120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安装,目前,两个工作面已经正常投入生产。
天天在进步
王杨喜一边干一边学,积极投身数字机房建设,参与机房设备安装、布线及网络配置,2023年初,顺利完成了数字中心机房搬迁,并通过了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考试,获得了网络工程师职称。N1120综采工作面信息化系统安装期间,王杨喜认真学习相关标准,用笔记本记录综采工作面人员定位、通讯联络、工业视频等安装要求,走访区队进行需求调研,顺利完成信息化系统安装图纸设计。今年,王杨喜参加了陕煤集团思创高管院定制培训班,重点在管理能力提升上下功夫,每天六点就起床练习演讲,对着镜子调整表情和手势,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反复打磨每一个发音和语气。正是凭借着这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认真态度,王杨喜获评第三期思创定制班优秀学员。(赫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