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相当贫瘠,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母亲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吃完饭,顾不得一天的劳累,便围着火炉不是给我们缝衣服,就是给做鞋。一年四季,母亲常常是做家务到深夜,有时累得撑不住了就和衣躺上一会儿。
后来等我们都大些了,母亲说:“你们长大了,懂得要面子了,布鞋穿不出去了。”于是,她又开始不分昼夜的纳鞋垫,我最喜欢看母亲纳鞋垫了,她右手中指上戴着顶针,对着厚厚的鞋垫,一针一线地穿插,用丝线绣着各式花鸟虫鱼,栩栩如生,中间绣上个“喜”字或“福”字,直叫人有时舍不得往脚底衬。
母亲纳鞋垫很讲究的,为了鞋底子结实耐磨,鞋垫用白面浆粘上几层棉布,她选择鞋垫中间是两层质量比较好的布,布的两边铺上辅料,是一些旧衣服边料,中间还可以垫点麻纸片,最外层还必须是质量好一点的布料,辅料太厚,用针缝起来费劲,辅料太薄,做出的鞋垫不够柔软。剪好鞋底子,母亲便会把剪好的长条白布一圈圈用熬的浆子粘在每一层鞋底子的边沿,然后放在火炕上的被子底下让干透。
在微微的灯光下,我看着母亲左手拿着鞋底子,右手戴个绣花针,干透的鞋样子先对齐纳几针固定好,然后沿着白布条用针钻过去穿透那厚厚的鞋底,再用牙咬着钢针拔出,右手拉着线缠在手腕上再用力向下扯,一针一用力,手腕拉得红红的,针结合在鞋底上排列的齐齐整整、横竖有序,缝制鞋垫的时候,针眼的密度,线的松紧程度,都会影响鞋垫的质量。母亲纳鞋垫时,每一针都需要顶针的辅助,足见纳鞋垫的不易,再看母亲,和衣躺着睡得正香,已经纳好的一双鞋底摞在身旁。母亲给我做了许多绣花鞋垫,这一针一线做的绣花鞋垫,都是母亲用汗水和泪水做成的。
做鞋垫不但工序复杂,而且费工费时,母亲没学过绘画,也没上过学,绣花鞋垫是她凭借一双巧手为之。可母亲从不抱怨,每年都任劳任怨地为全家人做,我从小到大,垫的都是母亲亲手做的鞋垫,也是我最开心、最期盼的事,纯棉布鞋韧性好,轻巧舒适,有天然透气性,垫上后十分舒服。
后来,哥哥、弟弟和我都毕业了,母亲年龄也大了,又开始纳鞋垫,我们都劝她,年龄大了,手腕没有劲了,别纳了,我们买的鞋垫穿不烂,有时间多休息,别干活了。但母亲却说趁现在能看得见,给你们三个纳点留着以后结婚用。她依然一针一线认真纳着,由于年龄大的缘故,现在纳的没有之前美观整齐了,看着有点简陋,但我忽然明白,母亲纳的不仅是鞋垫,对她来说是一种回忆,更是一种对我们的期望啊!这些对儿女的爱和期望也是激励她奋斗的精神动力。
后来,我参加工作,结婚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男友结婚的鞋垫,也是巧手的母亲给他准备的,母亲拿出了她为我们准备的几双簇新厚实的鞋垫,别提母亲当时脸上有多高兴。
每当我垫上母亲绣的鞋垫脚踏实地走在路上时,总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真正感到母亲的重要性。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懂得了母亲的艰辛、母亲的期盼和母亲的包容。
也让我明白,在母亲那里,鞋垫只是一个寄托思念的载体而已,在这千针万线丝丝缕缕的缝缀里,可都是满满无微不至的母爱啊!(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