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牛肉太谷饼,杏花村汾酒顶有名……”,一曲山西民歌《夸土产》,唱足了山西历史悠久的食品产业。
资本的逐利性,让投资者的目光大多盯在了煤焦铁等重工行业,其实相对重工业而言,食品产业具有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利润高等特点,大力发展食品产业,对于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来说,在节能降耗、走转型发展之路上有重大意义。2013年,在煤炭行业陷入“寒冬”的同时,汾酒集团则实现利润8.9亿元,首次取代煤企,成为山西最赚钱的企业。
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三年推进计划》和《2015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明确了我省食品工业的发展目标,要在三年内打造成我省的支柱产业,山西将由卖煤改卖白酒和陈醋。
优势 白酒陈醋成“新名片”
自2013年开始,由山西省商务厅主办的“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让山西产品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大中城市。每到一处,数万瓶包装与高端红酒相仿,颇显“高大上”的山西老陈醋都会被抢购一空。
这些贴上了“符合新国家标准”标签的山西老陈醋,不再以单纯的调味品形象示人。除了单价上千元的高端产品外,普通老陈醋亦售价不菲,一瓶500ml的山西老陈醋,零售价为35元,一改“几块钱打瓶醋”的传统印象,老陈醋俨然成为山西的“新名片”。目前,山西老陈醋的专卖店也开到了全国各地,已有200多家连锁门店。业内人士表示,山西老陈醋并不仅仅是现在看到的调味品,而是会衍生出包括保健养生、生物制药、日化用醋在内的庞大健康产业,未来产值将在千亿元以上。
据了解,老陈醋是山西少有的能够拥有定价权的产业。正如云南白药、贵州茅台、吉林人参等地域特色产业一样,山西老陈醋极有可能成为带动山西经济崛起的健康“软黄金”产业。
老陈醋仅是山西食品产业中的一个代表,具有“山西新名片”效应的产品还有汾酒、竹叶青、沁州黄小米、平遥牛肉等其他诸多山西特色产品。
发展食品产业,山西颇具优势,比如独特的资源优势,杂粮资源占全国的70%,享有“小杂粮王国”的美称;枣、核桃、山楂、沙棘、苹果等都是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在全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山西有一定的食品工业发展基础,如老陈醋、汾酒等,都是山西食品中的优质名品代表。
目前,依托区域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我省食品产业基本形成以酒类、食醋、乳品、小杂粮、食用油、肉、干鲜果蔬、功能食品、淀粉制品、饮料、方便食品等为主的产业体系。2014年,山西省食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272家,实现销售收入657亿元。
劣势 精深加工产品较少
山西省食品工业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实现跨越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山西省食品工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企业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山西食品加工企业表现为规模较小,产业组织分散,专业化分工不明显,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企业竞争力较弱。缺乏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2014年,全省食品企业达到33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仅272家,超过90%的企业为中小微企业。
特色不够明显,山西有待开发的特色食品资源多,但独特资源优势没有加以重视,没能形成独有的特色食品。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目前山西食品工业相对来讲技术构成低、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低,其产品大部分属于农产品的初级加工,整个行业处在竞争劣势的地位。以小杂粮为例,山西虽有“小杂粮王国”的美称,但现在杂粮食品加工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基本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的重复加工,产品形式单一,在方便性、卫生性、流通性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生活的需要,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解决杂粮口感粗糙的问题,采用挤压蒸煮的方式生产杂粮面条,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杂粮中有效成分的大量损失。
安全风险依然存在。以数量众多、分布分散为特征的山西食品企业,在生产的诸多环节上质量管理是弱项,也是企业缺乏竞争力的主要问题所在。
方向 打造成我省支柱产业
依照《三年推进计划》,山西将做强做优三大传统食品,做精做细五大特色行业,将食品产业打造成为我省支柱产业。2015-2017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0亿元,年均增长7%;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780亿元,年均增长6%。
今年将围绕酒类、食醋、乳品、小杂粮加工、肉类加工、特色食用油加工、干鲜果蔬加工、功能食品、饮料、淀粉制品、方便食品等食品行业,重点实施“5479”工程,全年推进54个重点项目,精准帮扶40户重点企业,重点攻关应用7项行业关键技术,加快9个产业集聚区建设,力争全年行业完成投资35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同比增长7%。
针对龙头企业缺少的短板,将围绕汾酒集团、水塔醋业、九牛牧业等行业骨干企业开展现场推进专题活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着力培育40户食品企业发展壮大,并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食品企业集聚发展;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园区招商引资软环境,重点推进清徐食醋、高平轻工业园、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等9个产业集聚区建设,加速产业集聚化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 丁岭燕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