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
“十三五”电能替代将达4500亿千瓦时
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超低排放煤电机组发电替代散烧煤,既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还可缓解部分地区面临的电力消纳与系统调峰困难
“散煤燃烧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薄弱领域,已成为影响北方地区冬季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巡视员于飞表示,破解这一难题,根本举措就是通过以电代煤、以气代煤、集中供热等措施减少散煤使用,这也是发达国家走过的经证明有效的道路。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曾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将电能替代上升为国家落实能源战略、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日前发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对电能替代也提出了明确意见。按照规划,到2020年,实现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消费总量约4500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7%。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规划的出台,电能替代迎来历史最好发展机遇期。
“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大量的散烧煤和原油的消费是造成雾霾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散烧煤大概在7亿吨~8亿吨的水平,占煤炭消费总量的20%,这与美国、欧盟相比,比例相当高。”专家认为,散烧煤主要用于采暖小锅炉、工业小锅炉,以及农村的一些生产生活领域。大量散烧煤未经洁净处理直接燃烧,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这是考虑电能替代的主要背景。
那么,用哪些电能替代散烧煤?黄学农表示,电能替代的电量,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部分超低排放煤电机组发电。无论是可再生能源对散烧煤的替代,还是超低排放煤电机组集中燃烧原煤对散烧煤的替代,都将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业内人士认为,电能替代将进一步扩大电力消费,缓解我国部分地区当前面临的电力消纳与系统调峰困难,特别是个别地区的严重“窝电”现象。
“实施电能替代,除了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消耗‘窝电’,还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电气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利于部分工业行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黄学农表示。
电力企业积极实践,潜力空间待探索
在供暖、商业、交通、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大力推广电能替代技术,仅国家电网经营区电能替代的潜力约8521亿千瓦时
“目前,电力企业在电能替代领域已经开展了大量有益工作。”据中电联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介绍,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以及各发电企业都出台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大力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在供暖、商业、交通、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大力推广电能替代技术,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韩君表示,“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明确提出了‘两个替代’发展战略,即在能源开发方面实施清洁替代,能源消费方面实施电能替代。《指导意见》出台后,公司党组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系统部署公司电能替代工作。”
“截至今年10月底,国家电网累计推动实施各类电能替代项目6万余个,完成电能替代电量2286亿千瓦时,相当于在能源消费终端减少散烧煤90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两亿吨。”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徐阿元在会上介绍说,其中,2016年1~10月,累计推广实施重点项目3.5万个,完成替代电量883亿千瓦时,达到2013年的6.3倍。
另外,据南方电网公司市场营销部市场处处长张军介绍,公司在各地因地制宜研究和推进电能替代,如云南电制茶/电烤烟项目、广西游览竹排油改电、电磁厨具等。今年以来,南方电网公司累计开展电能替代项目328个。
根据《南方电网公司电能替代工作指导意见》,公司力争在“十三五”末实现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较“十二五”提高2~3个百分点,增加售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
国家电网公司的数据显示,去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和华中地区)煤炭消费总量约26.2亿吨。其中,以动力煤为主,占总量的71.2%,其次是化工原料占10%,散烧煤占8.6%,集中供暖用煤占6.38%。据此测算,仅这个区域可实施电能替代的潜力约8521亿千瓦时。
期待完善标准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目前部分电能替代设备的标准不统一;电能替代是个系统工程,仅靠政府补贴、电网补贴是不够的,社会资本进入可以更好地发挥驱动作用
“未来电能替代的空间潜力巨大。”专业人士表示,尽管潜力巨大,但从长期来看,电能替代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利益多元、认识不足、资源分散、价格机制不适、政策缺失等,未来实施电能替代仍存在挑战。
“目前部分电能替代设备的标准不统一,能效测试方法也不相同,导致用户在设备选型、使用维护和能耗计算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且有些项目实施电能替代改造后,其运营成本有所增加。”对此,国网湖南节能服务公司总经理罗志坤表示,建议政府和行业尽快完善有关产品技术标准,规范各种电能替代设备的技术条件。对环保贡献大、经济条件薄弱的电能替代项目,可适当增加财政补贴力度。
“发展电能替代需要抓好3方面关键性工作:一是重视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及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落实;二是理顺价格机制,应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引导电力消费、促进移峰填谷的作用;三是鼓励社会力量与社会资本进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继业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电能替代是个系统工程,仅靠政府补贴、电网补贴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资本的进入可以更好地发挥驱动作用,这是电能替代未来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解决电能替代面临的种种问题,也是发起成立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联盟的初衷所在。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联盟理事长郭剑波表示,联盟将开展联合攻关、技术交流和推广应用以及政策推动等活动;建立产业上下游、产学研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与政府沟通的渠道以及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平台,推动标准、评价、质量检测体系建立,改善电能替代产业的发展环境。
中国环境报 张聪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