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书,堪称中华文化的盛宴,那就是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当之无愧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有一处园林,仿佛每个人心中都有,似乎又从来没有见到过,既汇集了江南的妩媚秀丽,又集中了北国的豪放磅礴,通古今之清幽,汇中外之精华,这就是曹雪芹先生精心创作出来的大观园。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总是仿佛身临其境;凡是心中有爱的人们,总是有一种念念不忘的其中深情。怀着一种向往的心情,我第一次去游览了北京的大观园;怀着一种怀旧的情结,我又一次走进了北京大观园。
北京大观园位于北京宣武区南菜园(市区西南隅护城河畔)。原址为明清两代皇家菜园,明代曾在此设“嘉疏署”。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经红学家、古建筑家、园林学家和清史专家共同商讨,按作者在书中的描述,采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技法和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建造。大观园中的园林建筑、山形水系、植物造景、小品点缀等,均力图忠实于原著的时代风尚和细节描写,《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为贾府大小姐元春而建的省亲别墅,因此园中定期举办“元妃省亲”古装表演。 大观园总面积12.5公顷,建筑面积8千多平方米,开辟水系24000平方米,堆山叠石6万土石方。全园有庭院景区五处、自然景区三处、佛寺景区一处、殿宇景区一处,共有景点四十多个。主要景点有:曲径通幽、沁芳亭、贾宝玉的怡红院、林黛玉的潇湘馆、宝钗的蘅芜院、探春的秋爽斋、李纨的稻香村,以及大观楼、拢翠庵、滴翠亭、紫菱洲等。
站在远处瞭望,大观园古色古香,既有浓厚的书卷气息,又有浓郁的梦幻芳香;既有皇家园林的金碧辉煌,又有红墙碧瓦的古朴庄严。气势恢宏的大门上一块巨大的匾额用柳体题写着三个大字“大观园”,既令人无比向往,又令人浮想联翩。
我第一次去大观园的时候是大雪之后的隆冬季节。花木早已凋零,满园一片萧条。虽有奇花异草,多是枯枝败叶;虽有雕栏玉砌,却是人去楼空。无论是小楼庭院,还是小桥幽境,都沉浸在白雪皑皑之中。踏着残雪,进入大观园之内,沿着碎石铺砌的小路从右侧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边的奇石,新奇之处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如猛虎奔走,有的似乌龟爬行,有的险峻如悬崖峭壁,有的像奇花异果,有的如蛇盘曲折,有的像水牛之背,在奇石之旁,是许许多多的攀缘性植物,虽然已经枯萎,但可以想象出它们在春夏季节的葱郁和茂盛。猛然抬头,一眼望去,前面是一块巨大的如镜面一样的白石,上面题着个大字,道是“曲径通幽处”。继续前行,则是犬牙交错的一座石洞。穿过石洞,则是许多花木,向前延伸,则是隐藏于山岩之后的一条清溪,远望似一条玉带,近视则如玉泉喷雪,仿佛琼花四溅,又如天女散花,不知源头,不知尽头,只是川流不息、源源不断。走上前去,有一八角小亭,亭亭玉立,既适宜小憩,也适宜观赏。这里就是沁芳亭。亭上廊柱之上有一副对联,道是“绕堤柳借三蒿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一路行来,或者清堂茅舍,或者堆石如山,或者长廊幽境,或者竹篱院落、或者楼堂瓦榭,各有妙趣,不能一一细述。最是令人留恋的地方就是宝玉的住处怡红院、黛玉的住处潇湘馆和宝钗的住处蘅芜院。当年曾经繁华热闹,如今却是人迹罕至;当年曾经繁花似锦,如今却是残雪飘零,睹物思情,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悲从中来,泪如泉涌。
如果是寻求诗情画意,那么应当在春天或者夏天来;如果是寻求《红楼梦》中的深情,那么就应当在深秋之后隆冬季节来,不论是雕栏玉砌,还是省亲别墅,不论是竹林清幽还是芭蕉凋零,都笼罩在一种忧伤悲痛的气氛之中。虽是悲剧,却十分动人;虽是如梦如幻,却是深入人心;虽是荒唐无稽,却是细腻逼真;虽是百家采集,却是巧夺天工。从《红楼梦》我们读出一个大观园;从大观园,我们心中却有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红楼梦》。只有那些深深理解生活的人们,只有那些追求高洁情操的人们才能真正领略大观园的意境和《红楼梦》的精髓。
触景可以生情,怀念令人感伤,正是因为人生最神圣最美好的是人间真情,所以小说虽是虚构,几百年来却倾倒了无数的读者;大观园虽是凭空想象,却令人魂牵梦绕,神游其中。现在的北京大观园虽然没有书中的那么令人神往,但其精致、其神韵也足以令人难以忘怀、流连忘返了。
游览大观园,第一次可能是看景,第二次则是寻求《红楼梦》里的意境。大观园是建筑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世俗与高洁之间、天堂与人间之间的一座精神家园,也是一座充满神奇充满故事的美丽园林。
作者:陕西黑龙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王长军 编辑:水做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