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中国结:去产能目标完成 曾被终结的长协价却回潮

2016/11/14 12:36:25 人评论 分类:行业动态

      黑色产业链上的人们,乃至整个大宗商品市场的人们,正在将目光同时聚焦在煤炭的身上。从5月到11月,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上演了一番史上罕见的快涨行情,交易市场上,无论是原煤,还是煤炭化工产品,全部一再冲高。现货世界以及期货市场的投资者们,兴奋而又有一些迷惘。

  11月8日,四家煤电央企坐到了一起,签署了一份对于整个市场都显得意味深长的煤价长期协议。这一份合同,将5500大卡动力煤的基础价定在了535元/吨。当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06元/吨,而现货市场部分地区的价格高达700元/吨以上。

  这样一份定价又定量的长期协议,不仅在时间上来得比往年更早,与以往一单一议价的状况也大有不同。促成这份交易达成的发改委希望,借助这样的先行先试,能够对接下来的煤炭市场高涨行情起到引导的作用。

  这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幕。自2012年以来,动力煤、焦煤随着实体经济一道告别了快速增长、扩张的轨道,归入平静,并饱尝了刹车转轨带来的阵痛:一些曾经辉煌不已的煤炭企业纷纷告亏,资金链吃紧,产业链上的老板们纷纷弃煤转型。一时间,煤炭成为中国产能过剩最突出的两个行业之一。政府随后启动了一轮严厉的去产能至今仍在继续,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一场产业手术,带来一个焕然一新的煤炭行业。如果从有关部门公布的成绩看,到目前为止,煤炭的去产能行动成效显著。

  但此时,人们发现,局面翻转了。从企业到政府,从上游到下游,从市场到政策,几乎都翻转了。时间和节奏,快得有点让各方都措手不及。

  11月8日的煤炭长协,是发改委召开了多达七次以上煤炭价格专项会议之后的成果。6年前,发改委通过一份文件终结了一年一度充斥着“顶牛”、“违约”、“扯皮”等戏剧色彩的煤炭订货会。6年后,在冬季用煤高峰来临时,在市场“煤飞色舞”时,在2.5亿吨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有望提前完成”时,煤电长协重回舞台。

  2016年的第二份长协很快到来。11月11日,神华、中煤能源(6.8400.101.48%)与华能、大唐、国电公司签订了电煤中长期协议,协定中长期5500大卡动力煤依然定在每吨535元的基准价,同时约定后续将参照市场变化按照各方分担的原则相应调整。

  两周后,也就是2016年12月1日,全国性的煤炭交易大会将在秦皇岛展开,这是此前的煤炭订货会向市场化演变的产物。按照往年的惯例,各大型煤炭企业将就煤炭价格和交易量与用煤企业展开谈判。近几年,随着煤电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召开大型煤炭交易会的几率已经大为减少。

  这期间,企业双方的煤炭交易价格开始变得越来越灵活,合同几近失去了作用,双方的煤炭实际执行价往往还是随行就市。

  没有人能预料到2016年的煤炭交易大会上会发生什么,同样也没有人能够预测接下来企业和资本投机者会做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煤炭去产能和煤价异常波动的博弈的仍将给有关部门带来考验。

  这是一个独特的煤炭故事和一个离奇的轮回。

  重回“长协”

  11月3日下午,发改委价监局召集了5家煤炭生产企业,召开了一次关于规范煤炭企业价格行为的提醒告诫会,这是自今年9月8日以来,不到60天里发改委有关部门召开的第七次煤炭专门会议。

  11月8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已经涨到了606元/吨,六个月前,这一指数尚停留在389元/吨。10月,上海煤炭交易中心公布数据显示,山西焦煤集团共计上调价格5次,潞安集团10月共计上调价格6次,进入11月,价格在继续上调。期货市场上,所有其他期货品种一时让位,人们将目光共同聚焦于煤炭,讨论着应该做多还是做空。

  当天,在北京华电大厦,四家煤电央企——神华、中煤、华电、国电投坐到了一起,签署了一份特别的煤炭价格协议。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煤炭长期协议:与以往煤、电企业签署的“定量不定价”、“一单一议价”有所不同,这一次的合同将5500大卡动力煤的基准价定在了535元/吨,为期三年,每年一议价,同时允许双方根据市场行情做出一定比例的浮动。除此之外,长协将通过约束机制保证协议的履行。该协议在下个月即将开始正式执行。

  事实上,在这份合同签署的前后几天当中,发改委的身影几乎同时出现在了与调控煤价相关的多个不同场合。从四家央企合同签约的现场,到鼓励企业签署中长期协议的发布会,从秦皇岛港口的调度现场,到郑州商品交易所,乃至太原的煤炭指数发布机构,发改委的相关司局以马不停蹄的速度,奔忙于此轮煤炭价格调控。

  与此同时,去产能依然在按照计划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即将完成本年度的收尾工作。11月9日,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表示:“煤价的过快上涨并不能说明去产能已经到位,煤炭去产能的决心不会动摇,近期的价格上涨,是阶段性需求变化带来的结果,投机炒作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非理性因素在上涨过程中客观存在。”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主任郝向斌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价格在阶段性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出现上涨,炒作的因素则在后续的行情中跟进。但归根究底,国内煤炭贸易结构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定价机制,是此轮价格上涨的关键原因。”

  11月9日上午,发改委召开了一次关于鼓励企业签订中长期协议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将这次的签约定性为“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件”。

  根据过往经验,要确定年度数量、价格以及运力等要素,大型煤电集团往往要经过几轮接触才会签订最终的合同,并且总体上遵循定量不定价的原则。业内人士认为,基于今年煤炭市场形势的复杂,煤电双方都希望在对己方有利的时点签合同,预计双方的拉锯战将会变得比以往更加激烈。

  但11月8日,四家煤电央企的合同有所不同,四家央企的长协很快签订。

  11月8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606元/吨,四家企业535元的协议价比之少了71元/吨。次日,对于这一价格的热议便在现货和期货市场上同时发酵开来。”此前发改委的约谈,使得无论是神华、中煤还是华电、国家电投,都觉悟到自身已经很难决定价格。在当前高煤价的情况下,维持一个合理的盈利水平对双方都还算能接受。”一位煤企人士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说。

  遏制上涨

  发改委充满了信心,相关官员表示,煤炭价格在过去一个月以及接下来的持续、多重调控之下,很快会见到效果。“煤炭的基本面也不可能支撑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在11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说。

  根据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去产能通报会上发布的信息:截止9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这意味着至少有2.24亿吨的煤炭产能被清理,距离年度总目标2.5亿吨已经不远。在此之前,截至6月底,煤炭去产能完成情况是29%,截至7月底完成进度为任务的47%,截至8月底则急速完成了60%。

  10月25日当天,国家发改委召集了22家大型煤企召开有关煤炭去产能保供应的会议,主要就是针对目前的煤炭供应缺口问题。按照市场的估算,四季度的煤炭缺口仍然不小,煤价也会继续上涨。在次之前,针对涨价,发改委已经于9月29日下发文件要求释放部分先进产能,其中85%是国有煤矿。

  11月9日上午,发改委向外界给出了一组这样的数据:到去年年底,全国煤炭产能总规模在57亿吨,考虑到今年去掉的近3亿吨,还有54亿吨产能,其中通过实施减量化生产储备的6亿吨产能,具有很强的调节弹性。而近一个多月来,通过实施先进产能释放措施,煤炭产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9月份当月产量日均环比增长2.9%,10月份主要产煤地区煤炭产量又有了进一步提升。

  按照发改委的预测,这样的产能释放,很可能将持续到北方供暖季的结束,年初定下的276个工作日机制,将允许一部分先进产能调节至330个工作日,许昆林说,“相关文件很快就会印发下去,下一步有关部门还将根据供需形势变化,研究建立先进产能释放的长效机制。这一部分产能就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只要经过省级以上政府职能部门的认可,合法合规,而且安全有保障的产能就可以有序的释放出来。”

  276个工作日的由来是: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煤炭安监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文件要求,从2016年开始,全国所有煤矿按照276个工作日重新确定生产能力,即直接将现有合规产能乘以0.84(276除以330)的系数后取整,作为新的合规生产能力。同时,为防止超能力生产,保证职工正常节假日休假休息,原则上法定节假日和周日不安排生产。

  不过,与不断上涨的价格和日趋紧张的供需相比,276个工作日显得有点力不从心。9月底,发改委接连启动二级与一级响应机制,每工作日增加煤炭产能规模扩大至50万吨。此间,发改委运行局有关负责人称,7月、8月和9月前20天,电煤快速上涨,致使煤炭供需在较短时间内从基本平衡转向部分地区供应偏紧,市场煤价出现加快上涨的势头。

  上述发改委负责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有条件有序部分安全高效先进产能,适当增加产能投放。符合条件的煤矿,可以在276至330个工作日之间产能,没有参与产能的煤矿仍要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制度。

  铁路运力在加大,10月份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1.7亿吨,同比增长6.6%,11月第一周煤炭运量完成近4000万吨,同比增长10.2%,增幅进一步扩大。这背后,是发改委和铁路部门对运力的协调加大了力度。

  除此之外,港口存煤在运力的优先支持下大幅度回升。11月9日,发改委召集了晋陕蒙煤炭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铁总、秦皇岛港务集团等部门就增加煤炭运力,加大电煤拉运力度,做好新增运力与有效资源的衔接等工作召开专题会议。

  发改委对港口煤炭库存和运力的高强度介入背后,是因为在发改委看来“大型中转港口在煤炭供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稳定市场平稳价格很重要。”

  查找根源

  期货投资者始终密切关注着发改委的动向。从8月份开始,大宗商品的投资圈中,人们开始纷纷议论起煤炭相关的品种,而在关于煤炭后续价格走势的讨论中,政策的一丝风吹草动都牵制着投资者的神经。

  11月9日,发改委相关司局来到郑州商品交易所,按照此前业内流传的国家发改委的通知,此次调研的主题是“关于开展动力煤期货查处违法违规交易专项调研”,此举旨在了解和应对近期动力煤期货和现货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征询下一步稳定动力煤期货市场的建议。当日,新动力煤ZC1701合约以跌停报收,为今年首次。

  当天,发改委价监局副局长卢延纯表示:“近几个月来,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已经偏离了基本面。发改委也接到了有关方面的反映,市场上存在着投机炒作的行为,对市场煤炭价格非理性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发改委已经派出了调研组到相关企业进行调查,目前调查工作还在进行当中。就我们初步掌握的情况看,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此前两天,发改委相关司局来到中国煤炭交易北方重镇太原,就山西汾渭能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编制的汾渭CCI动力煤价格指数进行调查。随后的11月8日,汾渭能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宣布,暂停CCI5500和CCI5000两项煤炭价格指数的发布,原因是“指数形成不严谨,只反映了部分现货交易,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价格,引起近期煤炭市场价格产生不必要的波动。”

  11月9日,发改委在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CCI5500和CCI5000指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对原始数据来源审核不严格。该信息公司仅凭市场信息员的口述报价确定最终的价格指数,比如调查人员调取了11月1日的数据,对于构成当日指数的6笔成交价,采价员均不能提供任何一笔的成交记录和凭证。二是编制过程不严谨。调查人员发现,在指数编制过程中还存在着数据录入错误的低级的错误,这样也会导致最终的指数失真情况存在。三是数据代表性不强,数据的覆盖面不全,其现货价格指数仅仅反映了全国煤炭市场成交量的25%。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主任郝向斌参与了发改委对山西汾渭能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汾渭CCI动力煤价格指数进行调查。此前,郝向斌去了秦皇岛,先后两次对那里的环渤海动力煤指数进行了调研。他说,“煤价上涨首先习惯于看秦皇岛环渤海价格指数。通过跟相关的港口企业进行座谈,分析并确认了环渤海指数的上涨属于被动,紧接着运销协会协同发改委便奔赴调太原对汾渭能源价格指数的调查。”

  郝向斌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在基本面出现阶段性短缺之后,炒作因素在后续的价格上涨过程中的确影响很大。”

  但郝向斌接着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说:“如果将炒作归因于指数的发布机构,恐怕还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事实上,价格可以暴涨的症结在于,国内煤炭的贸易结构存在很大问题。 应该说,是基本面决定了供需失衡的性质,贸易结构决定了价格失衡的程度。“

  郝向斌说,“从贸易结构看,煤炭交易市场中,长协占一部分,根据指数价格走的占一部分,还有一小部分是自由竞价。长协部分的价格,会跟随现货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只是浮动的幅度要小于现货。长协之外,占据相当一部分的大企业交易,价格则是完全按现货市场价执行和配置,这部分同样没有参与竞价。而现货市场的价格,则与煤炭价格指数密切相关。”

  在郝向斌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参与竞价的煤炭交易体量在国内煤炭的总交易体量当中占比太小。在自由竞价部分体量较小的情况下,很容易因为买卖双方的失衡,造成价格大涨大跌。指数由此跟着大涨大跌,最终带来整个煤炭产业链的强烈反应。”因为参与竞价的体量小,中间商就很容易借机炒作,提升竞价的价格,这种买卖双方价格失衡的程度是远大于整个市场的产品供需失衡度的。

  郝向斌告诉经济观察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正在就煤炭贸易结构问题做研究报告。与此同时,远在山西的汾渭CCI动力煤价格指数正在应发改委的要求在进行进一步的整改,整改的内容当中重要一项就是,将要增加CCI动力煤指数的样品量和覆盖面,积极与国有重点企业合作,确保国有重点煤炭生产企业现货交易市场价及时纳入指数计算系统当中。

 

来源:经济观察报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