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政府既要“去产能” 还要“控价格”?

2016/11/11 11:19:37 人评论 分类:行业动态

煤炭价格从7月份开始一骑绝尘,带动期货价格也势不可挡,成为三季度至今最火的大宗商品。

煤炭价格回暖,最惊喜的是深陷亏损的企业和产煤地区政府,当然,还有嗅觉灵敏的市场投机者。但与此同时,最烦恼的是国家发改委,快速上涨的煤炭价格使其2个月6次开会讨论维护煤炭正常价格秩序,但市场并未买发改委的帐,价格反而越调越高,仅仅引起了局部波动。

发改委为什么要控制煤炭价格?不是要坚决去产能吗?我想很多市场主体都在疑惑。笔者认为,要正确理解政府的逻辑,还是要立足中国宏观经济的实际情况。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两个最突出的问题:一是成本上升导致的比较优势丧失,二是产能过剩导致的生产链破坏。

举一个例子可能更好理解,如果把我国看作是一个赛跑运动员,那么成本上升就像在长胖,会导致比赛竞争力下降,而产能过剩就像骨折,影响运动员正常比赛,使运动员处于不正常状态。是的,如果把整个社会生产链看做运动员的身体,那么在消费、生产、原材料这三条腿中,任意一条腿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经济陷入不正常。所以,要使运动员夺冠,首要任务就是治好骨折,使其能站起来,其次才是减肥增肌,提升成绩。

去产能政策便是使原材料供应环节回归正常的重要措施,也的确有效。特别是煤炭,在实施276政策的同时,真刀实枪的加强了监管和处罚,迅速压减了煤炭产能,特别是长期以来超产的煤矿。而与此同时,国内需求并未下降太多,导致供需出现了翻转,再加上运力限制、天气、安全等因素,在羊群效应的推动下,煤价出现暴涨。

好,第一个目的达到了,原材料价格重回正常,生产链条逐步恢复。近几个月经济明显企稳,PPI、CPI等数据向好正是反映了这一措施的有效性。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去产能虽是一剂良药,但用药过猛,带来价格上涨,反而增大实体经济成本,对长远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运动员比喻来看,就是运动员更胖了,在竞争中更加步履蹒跚,所以,虽然PPI等数据向好,但反映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出口数据反而更差了,2016年以来,出口同比增速持续向下,特别是7月以来,随着煤炭和房地产等价格上涨,出口同比增速剧烈向下。

煤炭价格飞涨救了集中在资源能源行业的垄断国有企业,却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恶化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制造业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

煤炭是基础原材料,对电力、生产、金融等行业传导作用极大,所以政府必须加强引导煤炭价格保持在合理范围,特别是在长期以来我国市场投机性极强的情况下,任由其暴涨,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全社会的通货膨胀,透支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增长潜力。

 

来源:中国煤炭报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