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脱下了军装,离开了部队,不再是在役军人,但他始终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凭着对煤矿事业的执着和忠诚,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无怨无悔地走出了一串串闪光的青春足迹,他就是下石节煤矿运输区运输班长宋海荣。
1996年,18岁的宋海荣报名参军。他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淬炼成金,从一个稚嫩的新兵成长为一名素质过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解放军战士,在三年的军旅生涯中,荣获个人嘉奖2次和1次“优秀士兵”称号。
2011年,怀着满腔热情的宋海荣投入到煤炭事业,用辛勤的汗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逐渐成长,用聪明的才智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贡献力量、展现魅力。他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勤于学习,得到了部门领导的认可和同事们的称赞,也逐渐成长为一名业务精湛、技术强硬、能力强的运输班长。
宋海荣说:“过硬的身体素质、强大的心理素质,永不服输的精神、团结协作的意识,严于律己的作风、爱岗敬业的操守……这些都是部队留给我的宝贵财富,让我受益终身。我非常感谢党和部队对我的培养!”
勇挑重担立潮头
2014年1月,宋海荣从掘进二队调到运输区。走上新岗位,面对陌生的设备技术、艰苦的工作环境,他迎难而上,脏活累活抢着干,刻苦钻研不放松,一边认真学习设备检修、运行规程,虚心向班长、老师傅们请教,一边在工作中摸索经验、总结方法,很快就掌握了运输线上的各项操作系统,他常和工友们讲“穿上这身矿工服,就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当成一种使命,用心完成好每次任务,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针对矿井的轨道运输系统战线长,设备多,从地面材料道、矸山绞车道、平硐原煤运输线到井下副斜井、二号副井、井底950系统等近20公里的轨道线路,材料运送、原煤拉运工作都是运输区生产班工作范围的实际,为了确保运输安全,他每个班都会坚持亲自巡查轨道,对全区轨道系统完好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什么地方轨道夹板需要更换、地滚不起作用、道岔有什么问题,哪一段巷道底鼓严重、有轨道阴阳容易导致掉道翻车现象等,只要发现有问题,他都会第一时间带领班组职工进行维护,为确保班组运输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时刻显身手
2020年3月,因区队工作需要,他被调到生产一班担任班长,班前会上宋海荣明确向职工表态:“领导既然信任我,安排我在生产一班任班长,我决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我有信心让我们生产一班一个月变样、三个月变化、六个月变强。”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宋海荣担任班长以来,始终处处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事事身先士卒。他坚持带头学习,把岗位安全知识当作专业技术去钻研,工作现场无论何时、何地、如何变化从不冒险作业和违章指挥。在困难面前总是毫不畏惧,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每当遇到掉道翻车等特殊情况,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积极深入现场掌握实际情况,预测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发扬“亮剑精神”,团结带领班中职工打了一次又一次的漂亮“硬仗”和“胜仗”。一次他刚交班没多久,工友打来电话说,主运输系统有机车头出现故障,整个运输系统处于瘫痪状态,按理说,下班的他可以交由其他人负责处理事故,但他为了生产进度,二话不说,以最快的速度换上了尚有余温的工作服,一路小跑赶到现场,现场情况十分严重,机车头掉道,集电弓装置散架,现场情况十分严重,身经百战的宋海荣微皱一下眉头,经过短暂而冷静地分析后,果断采取措施,和现场工人一起对机头进行抢修。由于巷道空间狭窄,给施工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时间在一分一秒延续,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个多小时的紧张奋战,最终凭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将事故处理完毕,这才拖着疲惫的离开现场,最终保证了当天运输任务。
立足岗位作贡献
运输区肩负着矿井全部采取原煤的运输任务,由于工作条件环节多,战线长、设备老化、岗位分散、给安全运输带来很大压力。为了按计划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区队领导决定打一场运输硬仗,啃下运输难的这块硬骨头,宋海荣创新工作法,在班组工资分配时,班组实行按劳分配、按分计资按成本核算的管理办法,坚持当月公示每个职工记分情况,做到按岗按量考核,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他坚持任人唯贤,大力推行技术岗位竞聘上岗机制,将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人选拔到重要岗位,形成班组职工竞争上岗良性机制。同时,他还充分利用班前、班中、班后会多渠道开展安全教育,不断强化“红线二十条”的贯彻执行,通过认真组织学习煤矿习惯性违章365条,突出职工日常行为养成,使班中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最终通过他们的努力,2020年12月就提前完成全年原煤生产运输指标,向企业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参加工作多年来,宋海荣始终秉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不怕困难,奋发向上,干一行,爱一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光彩,2020年被公司授予先进个人称号,但他深知自己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会有更好的表现,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李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