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以“煤”的名义向“煤矿工人”致敬,向“劳动者”致敬。
我的父亲也是一名煤矿工人,所以我是一名“煤二代”,父亲留给我的不是千万资产,不是高官厚禄,但是比这些更珍贵。因为父亲留给我的,是“煤矿工人”身上那种不屈不饶的韧劲,是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韩家湾这个煤矿大家庭,我们因为煤矿相聚在一起,因“煤”结缘,我的工作虽然不是每天下煤矿,但是我们的心却始终都在煤矿,与那些煤矿工人在一起。
煤矿工人是最能吃苦耐劳的一个群体。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工装,好像那套工装永远也洗不干净,但是父亲把工装当成了宝贝,每次回家都把它整整齐齐的叠好,父亲说,别看这件衣服好像很脏,但是在他心里,这件衣服最干净,因为它代表了煤矿工人干净的心。父亲那时候煤矿的生产工作还没有现在这么机械化,自动化,很多工作都得看煤矿工人一筐筐的搬煤采煤,但是父亲从没有叫过一声苦,父亲说,虽然辛苦,但是他的很多同事都争先恐后的抢最苦最累的活,这些同事才是最可爱的那群人。
煤矿工人是最能扛起责任的一个群体。煤矿工人没日没夜的挖煤,为的是两个“家”。第一个家是,父母,老婆,孩子组成的家庭,煤矿工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肩上扛着全家人的吃穿用度,用他们的汗水为家庭带来了温饱和幸福。第二个“家”是国家,国家75%的发电都依赖煤矿,煤矿工人点燃了北上广的繁华,也点燃了偏远山区的灯光,他们是那么伟大,却又那么渺小,他们默默奉献,换来的是国家富强,家庭小康。
在中国有无数像“煤矿工人”这一类的劳动者,他们干着最苦最累的工作,但是他们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他们是“清洁工”,是“农民工”,是“车间工人”,是“采矿工”等等等等,他们分散在各个角落,虽不起眼,却承担起了大家小家的责任。
在此我想以“煤”的名义,引用泰戈尔的一句话向“煤矿工人”向“劳动者”致敬。(陈英)